1.學校特色說明

2.學校未來發展願景或短中長程發展需求

基於願景、發展目標及自我定位,底下盤點本校辦學特色之永續規劃進行說明。

圖:法鼓文理學院校務發展永續規劃

圖:法鼓文理學院校務發展計畫發展規劃要項

(8)重大資產支出

3.學校SWOT分析

本校位處於北海岸金山地區,地處偏遠,距離台北市、基隆市區尚有一段距離,在辦學營運上有著地理位置的劣勢,師資、行政人員招聘不易。同時,在面臨私校競爭及其他宗教科系、研究所的設立,招生更加不易。對此,本校提供教職員生上下學免費交通車,並且以2人一間的住宿空間提供所有的學生住校,凡申請皆有宿舍可住,同時補助三餐膳食的餐費(餐費補助達80%以上),以減少教職員生上學期間因交通可能產生的種種不便因素,及在生活的開銷上也大大降低學生的負擔。再者,本校學雜費收費比照國立大學標準,其中佛教學系出家眾學雜費等全額補助,碩士學程的出家眾及佛教學系在家眾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補助學費,學程碩士一般生則比照公立大學收費,藉此以吸引更多的學子就讀。

在面對未來數位科技產業時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發展潮流,本校佛教學系佛學資訊組開設112學年度開設3門數位科技微學程,提升學生數位科技跨域的運用能力。此外,本校還有生命教育、社會企業與創新、社區再造、環境與發展師資,正規畫研擬其他的跨域微學程來增加學生跨領域知能。相較於其他大學而言,本校的科系選擇性較少,然而從現代因物質、經濟高度發展下而產生的心靈的匱乏,本校建構一個由佛法與世學兼備的多元教學環境,即以佛法為基礎推展出生命教育,進而擴及至社區、社會企業和整體環境為思考的心靈環保教育,期待培養佛學與世學結合之優質人文社會菁英為標的,提昇人的生活品質。

其次,本校校園在建設過程中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林園樣貌,於111年12月通過環保署認證頒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112年起開始辦理社會大眾的環境教育體驗課程,帶領大眾認識山林之美與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提高民眾意識。同時通過環教場申請之前,本校已成為里山倡議北部基地,負起北海岸農林地的調查及開設工作坊讓地方居民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特色,串聯北海岸的里山夥伴。此外本校亦辦理企業禪修營,將本校禪文化帶入企業,使員工在長期的工作中得到一次沉澱身的機會,學習身心調節方式,得到心靈的補給,發揮大學影響力,善盡社會責任。以上為本校於自身的優勢、外部環境機會及交通劣勢所做的發展策略說明。

在其他劣勢與威脅上,本校教學務系統年代較久,難以支持大數據資料輸出的功能,先前規劃建置新系統因經費不足而暫停,新任校長為落實IR經營管理校務及提升教學務行政效率,重啟系統建置一案,精進行政組織,健全校務發展與競爭力。再者,本校係屬公益型大學,長期以來由本校董事會大力支持辦學及學校自行募款而營運。然而近年因經濟景氣下滑,募款不容易,新任校長積極串聯北海岸環教資源及企業資源,規劃公益型產學合作,希冀為本校帶來新的收入及深耕北海岸永續教育。

最後在面對少子化上,本校從寺院、企業等管道極拓展對於宗教有興趣及回流教育層面的生源,提供心靈環保、數位佛典、永續教育、生命教育、社會企業與創新等教育,達到提升人的品質,創設人間淨土的目標。

基於SWOT分析及本校辦學特色,以及結合近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所推動之教育政策,本校從「教學、研究、國際性、學生輔導、行政組織與校園永續」五大面向規劃五大發展策略如下: